青年时讯
青年时讯
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青年时讯 >> 正文
叫醒我们的是梦想,不是闹钟
发布时间:2014-12-15 编辑:tw 浏览量::[]

高校里,有为梦想而早起的学生,也有屈服于寒冷而留恋被窝的学生。图为一群备战考研的学生每天在7点30分开馆后准时到图书馆自习。 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 卢冠琼摄

中国青年网北京12月15日电(见习记者 卢冠琼) 又是一个冷空气肆虐的寒冷冬日,李鹏程紧了紧围巾,挤上拥挤的地铁1号线。脖子上这条尤文图斯球队的围巾,是宿舍老三从都灵邮寄回来的。老三毕业后考进了被称为“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德勤,如今,当年宿舍兄弟一起要去意大利看尤文图斯踢主场的愿望,也只有他一个人能去实现了。

尽管爸妈希望自己“鹏程万里”,但是毕业后求职屡屡碰壁,李鹏程最终选择在北京郊区一家银行支行当柜员。李鹏程用围巾盖了盖胸口处,那枚自己下班前忘记取下的名牌。

……

一阵急促的手机震动声惊醒了李鹏程。这是老三发来的一条短信:“高级财务管理学老师点名了,速来!”李鹏程揉了揉眼睛,原来,德勤、都灵、围巾、尤文图斯、某银行支行……只是一场梦。

老三跟宿舍的其他三个哥们一样,喜欢足球,喜欢尤文图斯,也偶尔熬夜看球;但老三又跟宿舍的三个哥们不一样,无论春夏秋冬,有无早课,每天雷打不动6点半准时起床,晨练、早餐、自习、上课。

在舍友赖床爬不起来的时候,老三总被委以“点名立即通风报信”的重任。在不点名的时候,老三还经常被托付带午餐回宿舍,用李鹏程的话说,即“喂养这几个躺在青春坟墓中不愿自救的兄弟”。

老三一直有着明确的学习生活目标:读研、进优秀的会计师事务所……虽然大三上学期的课程快接近尾声了,但是李鹏程对未来却显得很迷茫:可能会考研、可能报考公务员,再不行找一个与自己的会计专业相关的工作。

“习惯决定成败,同样是同学,你们会发现毕业后三五年就是一个台阶,大家以此分化,变得越来越不一样。” 兴许是班主任在班会上说的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李鹏程,他才做了这样一个来自未来的梦。如果不出意料,老三的未来就应该是梦中的那个样子。至于未来的自己,李鹏程也预见到了,但是他懒于改变现状。

“高级财务管理学,三次点名不到期末成绩为0。”李鹏程在脑海里过滤了一遍学期初老师说过的这句话。今天是自己第二次被这门课的老师点名,还有最后一次机会,一想到这里,李鹏程又翻了个身,继续进入梦乡。李鹏程说,寒冷的冬日,被窝才是他最该去的地方。

直到11点40分,李鹏程才醒来。这次,他被自己的肚子叫醒了。这是准备吃午饭的时间。

“李鹏程”,你为什么要当起床困难户

高校里,有着严格作息习惯的“老三”不止一个,留恋被窝、甚至以旷课为代价的“李鹏程”也不止一个。

在“问卷星”在线问卷调查平台上,有107名来自于不同大学的在校本科生接受了“你是早起族还是起床困难户”的问卷调查。中国青年网记者发现,这107名学生中,有31名学生表示,早晨第一节课没课时,他们通常会在9点以后才起床,占比28.97%;表示会在7点之前起床的学生有13名,占比12.5%。

这些没早课时不到9点以后便不起床的“起床困难户”们多数表示,“没课时不知道早起要干嘛。”

就读于新闻系的王阳也是一名名副其实的“起床困难户”,没有早课时,他会选择在10点以后才起床,“睡到饿了再起床吃饭”;有早课时,如果爬不起来,也偶尔会旷课迟到。这样的情况,在冬天尤为严重。

“我没有早起锻炼的习惯,第一节课如果没有课,真的不知道起来要做些什么。”王阳告诉中国青年网记者,现在大二的课程比较集中,周四、周五早上没有8点的早课,所以周四、五、六、日的四个早上,他基本都是睡过去的。王阳说,“特别是周六日,睡到11点左右,醒来叫个外卖当午餐,下午玩网游或者出去打球,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早上起床难,晚上睡得晚,恶性循环。”王阳表示,自己的生活状态与刚考入大学时,越来越不一样,“自制力差”。“我自己也很懊恼,嘴上说着‘被窝是青春的坟墓’,却天天沉沦于‘坟墓’。”王阳说,如果有早起的集体活动,他还是会去参加的,“我一直渴望回归高中的那种人人为梦想努力拼搏的氛围。”高中的梦想是考入理想的大学,而进入大学后呢?大家的理想变得不一样了,王阳说,他就变得迷茫了,“用睡觉打发时间,被动地生活。”

高校频出招,叫醒“李鹏程”

天气渐冷,眼见着“起床困难户”现象越来越严重,高校开始频繁出招,唤醒这些被窝中的“李鹏程”们,鼓励他们早起、拥抱美好的大学生活。

武汉商学院为鼓励学生早起锻炼吃早餐,推出“吃早餐有奖活动”,学生吃完早餐后找生活委员盖“红章”,以月计数,“红章”满则为“达人”,获相应小礼品奖励。若被评为“早餐达人”,还有神秘大奖。

北京大学、中南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相继成立“起床协会”,鼓励异性同学充当“活闹钟”,每天早上互打电话叫对方起床晨读自习或锻炼。

“吉林大学还睡呀”是吉林大学“起床协会”的微信公众号 。这一平台为吉大学子提供早起签到服务,签到时间为早上六点至七点半。一些吉大学生睁开眼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点开这个微信平台签到。在平台发送数字“一”,便会收到系统自动回复:“早上好,我是叫醒梦想的闹钟!你是吉大第X起床的人!”如果在七点半以后签到,系统便会回复:“成功从来不会等待睡梦中的人。”

签到后,同学们还能在该平台上进行“空自习室查询”,以便安排自习。目前,“吉林大学还睡呀”用户已超过万人。

李悦琪是吉林大学大四的学生,刚参加完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她,现在正在一家单位进行毕业实习。“参加签到,感觉有一群人每天和你一样在早起奋斗,觉得特别有动力。”李悦琪告诉中国青年网记者,在周六日时,她会在早起后与闺蜜一起去图书馆看书,“提前为毕业论文做准备,同时,看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籍,临近毕业,舍不得浪费在学校的任何时光。”

老师:引导“李鹏程”们为梦想而醒

尤婧在福建一所高校当了5年的大学辅导员,“大学毕业后,开始留校工作,学生时代的感受我记忆深刻。”尤婧感慨,自己还在读大学的时候,班级里有整体氛围都非常好的“学霸寝室”,也有“李鹏程”和“老三”掺杂的寝室。

尤婧说,高中时紧张且紧凑的生活让学生们形成了较为一致的学习生活习惯,“如何学习,该完成哪些课程和作业,每天几点固定到教室来上课……学生们将其视为不可撼动的规矩。”到了大学,一切变得宽松自由,有些学生便不懂得该如何自主安排自己的时间。尤婧告诉中国青年网记者,“进入大学后一直被动接受知识的大一、大二学生,没有明确就业规划的大三、大四学生,都是成为起床困难户的主力军。一没有课就不知道做些什么,他们仍旧需要适当的引导。”尤婧说道。

“叫醒你的是梦想还是肚子,关键在于个人。”尤婧说,自制力强、有目标的“老三”为梦想而规律作息,等着肚子叫醒的“李鹏程”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他一时间没有生活规划、没有梦想,“可是他需要梦想”。

尤婧表示,如果高校能搞一些活动鼓励学生早起,给“李鹏程”们一个早起的动力和支点,效果会很明显,“大学老师、辅导员在这种时候,也应该积极介入,帮他们拟定学习生活规划,鼓励他们为梦想而醒”。


上一条:告慰遇难同胞 凝聚正义力量
下一条:中巴两国领导人互致贺电 庆祝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星发射成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