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共青团概况
学生会概况
学生社团概况
新闻中心
青年时讯
网上团校
文件下载
“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这句话出自习近平总书记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与其治国方略一脉相承,习近平关于文艺工作的讲话,亦将“人民”放在最高位置。讲话中,“人民”二字贯穿全篇,以人为本的理念和执政为民的情怀贯穿始终。从字里行间,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人民”二字在总书记心中的分量。
习近平为何通篇讲话不离“人民”二字?我们认为有如下五点原因。
其一,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之所以突出强调“人民”二字,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党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93年的峥嵘岁月,让我们悟出一条真理: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只有统筹人民性与时代性,兼顾思想性与艺术性,才能创作出千古佳作。因而,“社会主义文艺”离不开“人民”。
其二,文艺创作的主体是人民。文艺工作者,来自于人民,由人民培养,是广大人民的“发言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自然,文艺工作者责任重大、使命艰巨。文艺工作者要始终把人民的冷暖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倾注笔端,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作,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坚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信心。
其三,文艺创作的素材源于人民。习近平强调:“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语言虽简洁质朴,却形象生动地道出了人民对于文艺的重要性,谆谆告诫,发人深省。文艺表现的主体是人民,文艺作品是人民伟大实践的形象呈现,脱离人民,文艺的生命力何在?艺术的光辉何存?回顾中国文艺的发展繁荣之路,这一点,已被历史证明。习近平的这句箴言,一语中的,定能点醒那些对生活视而不见的创作者。
其四,文艺工作的意义在于服务人民。文艺事业是人民的事业,文艺工作的中心亦是人民。习近平指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这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这句话,是对社会主义文艺本质和要求的清晰概括。为此,文艺工作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这个根本方向,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创作、生产人民喜闻乐见的优作,全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
其五,文艺工作的评判主体也是人民。人民是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文艺作品成功与否,在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自觉扎根人民,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老子云:“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习近平总提“人民”,既是其为政的常态,又是历史的必然,体现了习近平的爱民情怀,又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宗旨意识,必将进一步增强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凝聚力和感召力。这次文艺工作座谈会,将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伟大征程中铸就艺术永恒。
“以民为本”是习近平最突出的工作风格。“人民利益至上”的理念,在总书记的推动下,正从政治领域辐射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民,是永远的主角!
得总书记如此,夫复何求?(学习大军)
上一条:《北平无战事》:让历史告诉未来 下一条:纵容烂片等于容忍贩毒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