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讯
青年时讯
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青年时讯 >> 正文
新华视点:如何看待CPI再创新高?
发布时间:2011-04-19 编辑: 浏览量::[]
    新华网北京4月15日电(“新华视点”记者刘铮、刘元旭、雷敏)国家统计局15日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4%,再创新高,这说明了当前物价上涨较快、通胀预期较强的态势。

    如何认识当前的物价形势及稳定物价工作的重要性?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走访了一些宏观经济部门官员、专家学者、生产经营者及消费者。

    同比数据创新高,吃的住的涨得快

    虽然3月份CPI同比5.4%的涨幅创下31个月来新高,但环比0.2%的降幅也是8个月来的首降。这一升一降看似矛盾,揭示出今年以来物价上涨的新特征。

    “今年以来的物价上涨,翘尾因素比新涨价因素影响要大一些,新涨价因素中也主要是食品和居住类价格,总的来说还是一种结构性上涨。”温家宝总理在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说。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在新闻发布会上说,3月份CPI同比上涨5.4个百分点中,3.2个百分点来自翘尾因素,而新涨价因素只有2.2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比上月有所回落。

    食品价格继续领涨CPI。国家统计局测算表明,3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1.7%,食品价格上涨对当月CPI上涨的“贡献”率超过了60%。

    在北京南闹市口辰星菜市场,菜贩顾旭勇告诉记者,3月份以来,蔬菜价格相对还算比较平稳,但也有部分价格出现上涨。例如,与一个多月前比,每斤西红柿涨了七八毛钱,现在卖3块钱。肉贩蒋曰华说,普通品种的猪肉价格还比较稳定,但猪腰、猪肝和肥肉的价格涨了不少。

    居住类价格是物价上涨的另一推手。统计显示,3月份居住类价格同比上涨6.6%,涨幅位居CPI八大类价格第二。

    “虽然商品房价格不直接计入CPI,但对百姓的感受影响非常大,同时也会推高房租等居住类价格。百姓对票子‘变毛’的担忧,很大程度上来自前一阶段房价的过快上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分析。

    盛来运指出,从一季度情况来看,物价走势总体上是可控的,特别是3月份CPI环比下降了0.2个百分点,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说明中央关于物价调控的一些措施效果初显。

    多重因素推动涨价,调控难度明显加大

    与同比数据创新高相比,3月份的CPI还有一个新的变化其实也值得关注。那就是,构成CPI的八大类价格都出现了上涨,连以往通常价格下降的交通和通信类价格都出现了0.1%的上涨。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当前的物价上涨,既有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货币信贷超发的因素,也有房价过快上涨的因素;既有部分农产品“紧平衡”的因素,也有流通环节和市场秩序的因素;既有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因素,也有输入性通胀的因素,所以很难简单地用一种办法来应对。

    在全球流动性过剩的条件下,通胀成为全球性问题。3月份巴西CPI达到6.3%,俄罗斯CPI达到9.5%,印度数据还没有发布但2月份达到8.8%,而且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的CPI近来也都出现了上升。

    受国际油价高涨影响,今年2月份以来,国家两次上调成品油价格。北京市场上每升93号汽油的价格从7.17元涨到7.85元。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强调,当前要特别关注输入性通胀对我国价格走势的影响。成品油价格虽然直接占CPI比重很小,但与下游产品以及交通运输等行业有着紧密的关联,国际油价的大幅上涨必然冲击国内物价形势。

    面对这样的物价形势,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千方百计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这是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也是最为紧迫的任务。要采取多种措施综合应对国际国内物价上涨压力,把物价涨幅控制在可承受的限度内。

    张立群认为,加息是抑制通胀的一种有效手段,但当前物价上涨的成因复杂,价格调控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对症下药”。目前,国家出台了包括控制流动性、发展生产、搞活流通、加强监管,以及给低收入者提供补贴等综合调控措施,这些措施正在见到效果。

    “更重要的是,要稳定人们的通胀预期。从目前的价格形势看,通胀预期比通胀本身要严重,人们普遍看涨物价,这也会对物价的走势造成不利影响。虽然难度很大,但国家正在采取措施,大家也要坚定信心。”张立群指出。

    两难之中寻求平衡,全年有望“前高后低”

    对于天津市和平区居民张玉捷来说,物价不仅是宏观经济问题,更是她的生计问题。她说:“我全家月收入只有1600块,孩子还在外地上大学。现在工资涨不过物价,前几年这个季节蔬菜应该便宜了,可现在依然很贵,钱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天天为吃饭精打细算、斤斤计较。”

    中国人民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虽然当前5%左右的CPI涨幅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并不少见,但当前公众对通胀的容忍程度,以及对物价的满意程度都明显降低,特别要重视收入分配差距拉大情况下,物价上涨给低收入群体带来的冲击。

“物价在当前已经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民生问题、社会问题,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来治理,有其深刻的意义。”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经济学部副主任刘树成一语中的。

    值得欣慰的是,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同比增速达到了9.7%,国民经济开局良好。

    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值得关注。在浙江宁波一家小型外贸企业工作的汤洁告诉记者,2月份以来,国外订单逐渐增多。但是原材料、用工成本都在增加,再加上贷款收紧,从银行贷不到款,只能打消扩大生产的计划。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处理好抑制通货膨胀与促进经济增长的关系,既消除通货膨胀的货币因素,又满足实体经济对金融的合理需求。

    “国家对物价的调控措施注意到了满足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合理需求,相信完全可以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物价总体稳定的好局面。”张立群指出。

    据分析,当前稳定物价具备不少有利条件,特别是我国粮食已经连续七年增产,夏粮有望获得丰收,主要工业品供大于求,为稳定物价奠定了扎实基础。近期,有关部门对一些关系民生的重要产品的价格上涨意图进行了及时干预,对稳定物价和稳定预期也产生了积极作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彭森日前表示,随着翘尾因素在下半年的逐渐减少直至消失,以及政府一系列调控措施见效,今年的物价形势有望呈现“前高、中稳、后低”的局面。


上一条:第三期青马工程素质拓展培训的感受
下一条:第三期青马工程户外拓展培训心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