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共青团概况
学生会概况
学生社团概况
新闻中心
青年时讯
网上团校
文件下载
飞鸿传情意,千里心相通。总书记的回信飞越千山万水,从北京传到了支教团成员所在的各个支教点,给同学们送来了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深情鼓励。 在青海省大通县民族中学支教的张振东和杨天虎一接到总书记的回信,就高声念了三遍,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第二天上午,得到消息的青海分团其他3位同学也赶了过来,大家聚在一起传阅着来信,反复体悟着信中的字字句句。 “总书记的回信虽然并不很长,却是沉甸甸的。”张振东说,“总书记对我们的支教扶贫实践给予了充分肯定,让我们更看清了自己行动的价值和意义;总书记对我们提出要求、寄予厚望,让我们更感到了肩上的责任。我们一定要以总书记的回信为动力,进一步做好支教扶贫工作,努力用更好的成绩、更大的进步向总书记汇报。” 这是支教团的同学们终生难忘的时刻。从世界屋脊到祁连山麓,从彩云之南到天山脚下,总书记回信的喜讯,把各个支教点上的同学召唤到了一起。大家一边读信,一边你一言我一语畅谈着内心的感受。 丰富阅历、磨练意志、增长才干——总书记的这些话,同学们体会格外深刻。新疆支教分团的同学们曾利用课余时间,到昌吉等周边地区体验民情,到中小学开办励志讲座,到SOS儿童村进行志愿服务。分团成员金晟同学说:“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总书记的回信说出了我们最深的感受。今后,不管是在新疆继续支教,还是回到北大学习以至走上工作岗位,我都将自觉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努力在实践中磨砺成长。” 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提高,努力成长为堪当国家建设重任的栋梁之材——总书记的这些话,同学们铭记在心。皑皑雪山围绕的拉萨中学,与布达拉宫只有一街之隔。在这里支教的西藏分团团长刘笑吟说:“近一年来我在实践中学到的知识是课堂里永远无法获得的。不久的将来,我们都会成为建设国家的生力军,必须沉下气,放下身段,在基层一线砥砺品质,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锤炼作风,努力成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 “北京大学组织开展支教扶贫,与其说是给西部地区提供了帮助,不如说我们的学生从当地收获了更多。”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说,“总书记的回信对北大支教扶贫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对同学们在实践中的收获作出高度概括,也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工作作出了指示。我们要认真贯彻回信精神,把支教扶贫这个活动组织得更好。” “一定要牢记总书记的教导,更加自觉地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 “总书记十分了解当代青年,他回信中的话说到了我们的心坎里。”正在北京大学法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蒙晓燕,这样表达自己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回信后的感受。 1999年7月,作为北京大学第一届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22岁的蒙晓燕来到地处大别山革命老区的河南新县支教扶贫。回想起12年前的那段经历,她不由得感慨万千:“那一年时光深深印刻在我的生命中,使我第一次对基层有了真切的认知,对国情有了深入的思考。以社会实践为课堂,以人民群众为导师,确实是我们年轻人健康成长的最大力量源泉。” 从1999年派出第一届研究生支教团起,迄今北京大学共有163名学生参加了为期一年的支教扶贫,足迹遍布西藏、青海、云南、新疆、宁夏、山西、河南等7个省区,服务时间累计超过35万小时。 这是青年学子倾心奉献的一年,更是他们在基层一线经受心灵洗礼的一年—— 拉萨中学的学生们忘不了,为了让45分钟的地理课上得更生动,支教老师多次不顾高原反应,骑自行车到野外采集素材、丰富教案。拉萨中学校长唐泽辉由衷地赞叹,经过一年支教,这些北大学生最大的变化,“首先是更成熟了,其次就是对民族地区的理解和感情更深了。” 云南大理贫困山区的百姓们忘不了,从北京来的支教老师为了家访奔波几十公里、上百公里,还帮着给孩子们申请助学金。支教团成员袁琼深有体会地说:“你在书本上读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和你亲身去走一遍山路,看到农民在烈日下劳作,确实是很不一样的。” 曾在宁夏西海固支教的张海涛忘不了:“罗山中学只有几排简陋的平房,平房后面的操场上有一个篮球场,是以前的支教老师争取一笔资助款修建的,但学校没有钱买篮球,孩子们只能在那里玩滚铁环游戏……” 曾在青海大通县支教的王飞忘不了:“开家长会是在一个下雪的下午,看着这些冒雪走几十里路赶来的家长,面对着讲台下他们真诚的目光,我真的有些惭愧。如果教不好他们的孩子,我对不起这些信任我的家长……” “那种荡涤灵魂的升华,是支教工作带给我的宝贵财富,令我终生受益。”曾在山西灵丘支教的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团总支书记徐未欣动情地说。 从精心备课授课,到组织讲座、演讲、艺术节等校园文化活动;从关心、帮助家庭困难学生,到通过各种方式资助当地发展,争取来30多万元资金、8000多册图书、6000多件衣服……12年来,一届届北大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薪火相传,用爱心和热忱为贫困地区送去了知识和温暖,也在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过程中实现了青春的自我超越。 北京大学元培学院的马煜是研究生支教团中的“特例”——2009年8月,未满20岁的他本科二年级课程刚结束,毅然向学校提出休学一年、赴藏支教的申请,最终破格成为第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 “一年的支教经历让我懂得了责任、付出和宽容。”马煜说,“离开支教的学校时,每位学生都给我写了一封信,回忆我们共同的经历,祝愿我扎西德勒。每当我回想起与这些学生相处的日日夜夜,想到他们每个人给我写的祝愿,我感到的只有快乐、幸福和满足。” “把支教扶贫的接力棒一届一届传下去,让更多的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提高”——在总书记的号召下,更多的北大学子们正在行动起来。北京大学第十三届研究生支教团已经组成,17位成员两个多月后就要启程,他们中2/3是共产党员。 赵瑞就是新一届支教团的一名成员——两年前,还在读本科三年级的他志愿赴甘肃天水一所乡村小学支教一年;今年下半年,“始终忘不了孩子们那几十双眼睛”的他将再赴西部地区支教。 “在我们即将奔赴西部的时候,收到了总书记给支教团的回信,这让我十分激动。”赵瑞对记者说,“我一定要牢记总书记的教导,更加自觉地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我相信,无论条件多么艰苦,我一定能在新的支教工作中学到更多、做得更好!” “一定要按照总书记回信指明的方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书写精彩人生” 5月13日下午,北京大学办公楼一间会议室里,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回信精神座谈会正在进行。来自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师生代表齐聚一堂,踊跃发言。会议气氛十分热烈,持续了5个多小时…… 连日来,总书记的回信在北京大学师生中广为传诵。未名湖畔,博雅塔下,师生们谈感受、话体会、说打算,纷纷表示一定要按照总书记回信指明的方向,高扬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的大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书写精彩人生。 学习总书记的回信,青年学生决心坚定、豪情万丈—— 刚刚入学不到一年的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学生黄译旻表示,将以总书记所说的“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作为今后人生的航向标。“因为只有向实践学习,才能深切体会普通百姓的酸甜苦辣,才能深刻认识基本国情;只有向人民群众学习,才能将自身成长与人民幸福、社会发展联系在一起,赢得真正精彩的人生。” 曾在2008年5月北大师生座谈会上聆听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的哲学系博士生李婷婷表示,总书记的回信对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我们要以学习回信精神为新的起点,以更坚定的理想指引人生,以更严格的要求加强学习,以更深入的实践锻炼成长,以更扎实的态度面向未来,努力在各个方面创新争先。” 学习总书记的回信,广大教师深受教育、激情满怀—— 长期从事文化研究的中文系教授王岳川表示,总书记的回信给当代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指明了正确方向。“一批批北大学生主动到西部地区参加志愿服务、经受锻炼,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青年学生的成长进步,看到了青年学生在出国留学热之后回归大地、回归基层的新选择。” 正带领学生进行智能机器人项目攻关的青年教师王启宁,2008年5月曾参加胡锦涛总书记与北大师生的座谈,总书记鼓励青年人在提高实践本领上狠下功夫的谆谆教诲给他留下深刻印象。“总书记这次给北大支教团回信,再次强调青年学生要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作为北大教师,我们一定要脚踏实地去做,引导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对3年前胡锦涛总书记到北京大学考察工作的那一幕幕,北大党委书记闵维方至今记忆犹新。读着总书记的回信,闵维方感动地说:“3年前,总书记来到北大师生中间,勉励同学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向人民群众学习,磨练意志,增长才干;3年后,总书记又给北大支教团的学生回信,希望青年学生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努力成长为堪当国家建设重任的栋梁之材,充分体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青年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北大将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的回信精神,进一步推进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创新,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成长成才创造更好的条件。” “衷心祝愿同学们都拥有一个精彩的人生!”——总书记回信中的这句话,让多少北大学子热血沸腾! “总书记的回信进一步坚定了我投身西部、投身基层的决心和信心。”曾在西藏志愿服务一年的中文系硕士生陈蒙,今年毕业后将赴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工作。谈起自己的未来,小伙子坚定地说:“中国的发展不能没有西部地区的发展,也不能没有农村的发展。通过自己点点滴滴的努力,为中国农村尤其是西部农村做一些事,踏踏实实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做一些贡献,这样的人生才是精彩的人生!”
上一条:人民日报评论:伟大征程中不断书写“中国传奇” 下一条:南方多省市出现数十年一遇旱情 三峡开闸放水抗旱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