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共青团概况
学生会概况
学生社团概况
新闻中心
青年时讯
网上团校
文件下载
同样的点火,不一样的期待
繁星闪烁,夜幕笼罩了茫茫大漠。 东经100度、北纬40度处的巴丹吉林沙漠边缘,空旷的酒泉卫星发射场上,108盏聚光灯齐刷刷打开,亮如白昼。 一枚乳白色的长征火箭,稳稳托举着中国自主研制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静静地依偎在高耸的发射塔架上,箭指苍穹。 漠风轻拂,零号指挥员王军刚刚下达的“40分钟准备”的口令,在发射场区上空回响。 30度、90度、180度……随着环抱火箭的第3组回转平台的缓缓旋转。自9天前转运到发射塔区后,天宫一号和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的组合体第一次完整亮相。 修长的箭体上,金黄“神箭”两个大字清晰可见;包裹着天宫一号的整流罩上,一幅五星红旗的图案绚烂耀眼。 各种口令和报告声此起彼伏。 雷达、光电望远镜、高速摄像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分布在大漠中各点号的30多台广测、遥测、雷测设备,一起对准了发射塔架方向。 东风、渭南、太原、青岛……一个个地面航天测控站闻令而动。 布控在大洋上的远望号远洋测量船,巨大的雷达天线也已展开。 箭在弦上。 伴随着“30分钟准备”的口令,最后一批塔勤人员从塔架上撤离。 “15分钟准备!” “长征报告,运载火箭准备好!”长征,是火箭测试发射指挥员周晓明的代号。 “点火时间设置为21时16分00秒。”零号指挥员宣布。 “长征报告,点火时间设置好!”——由天文台授时、误差在毫秒级的火箭点火时间,已经装订到火箭的飞行程序上,当到达这个时间时,火箭将自动点火起飞。 装修一新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指控中心大屏幕上,清晰地实时显示着各个画面。 “3分钟准备!” “1分钟准备!” 发射塔架摆杆缓缓摆开。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发射场一片寂静。发射平台下方18米深的导流槽里,湍急的水流从密布槽壁的607个喷头里喷涌而出…… “……5、4、3、2、1。” 王军面前,5个并排放置的话筒上分别标注着“广播”“对上”“对下”“天地主”“天地备”——即使在发射前的最后一秒钟,一旦出现意外情况,零号指挥员也有权中止发射。 “点火!” 点火按钮操作手李建伟果断地按下那颗大拇指大小的红色按钮——尽管是自动点火,但作为备份,操作手依然会按下点火按钮,人工补发点火指令。 从神舟飞船的7次腾飞到天宫一号点火,这一幕,是如此的熟悉;这一幕,又是如此的不同。
新的起飞,新的未来
浩瀚太空迎来中国天宫
上一条:人民日报社论:把握中国发展繁荣的光明前景 下一条:国务院举行国庆招待会 胡锦涛等出席 温家宝讲话
【关闭】